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官方微博

  • 官方抖音

热点评论
李迅雷:这轮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会破7
来源:投资报     作者:李迅雷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5

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其经济走势和政策动向对全球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。自2021年以来,中国楼市和股市的持续下跌,揭示了结构性和周期性的问题。在全球经济版图中,中国所占份额的波动,尤其是与美国的相对变化,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近期,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,特别是升值趋势,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一些积极变化。

在这种背景下,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成因,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,显得尤为重要。结构性问题,如产能过剩,以及周期性问题,如有效需求不足,都是当前经济困难的关键原因。全球经济的此消彼长,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动态,对人民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。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,租售比的失衡,以及经济收缩的乘数效应,都在塑造着中国经济的当前面貌。

        这轮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  会突破7,可能达到6.9、6.8

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,都是有目共睹的。在讨论如何应对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分析,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形成的。我做宏观研究已经有30多年了,但目前这种情况是我在宏观研究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。过去经济有周期,都是一些短周期,稍微承受一下就会过去。但现在不同了,从2021年,到现在为止,楼市和股市一直在下跌,这种困难是前所未有的。那么,这种困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
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:一个原因,是结构性原因,一个原因,是周期性原因。这对应着产能过剩,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。全球经济此消彼长,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但如果我们再深入观察细节,会发现欧盟一直在下滑,美国在2011年之后趋稳,占全球份额开始上升,而中国的增速开始放缓。特别是到了2021年,存在一个拐点。2021年,中国占全球的份额达到了18.3%,而我们的人口占全球份额为17.6%,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。但连续两年,即2022年和2023年,美国的份额上升,中国的份额下降,中美之间的差距在扩大。当然,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。之前的差距扩大,主要是由于人民币的贬值,但是,最近人民币又开始升值,最低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:7.3,现在已升至7.05。

我估计,这轮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会突破7,可能达到6.9或6.8。这是因为美联储在时隔四年后降息,这一轮美联储的降息估计会持续到2026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美元指数目前已经在100左右,应该会突破100。人民币又会经历一场升值过程。因此,我们在考虑问题时,不能总是用惯性思维,认为人民币一定会贬值,美元一定会升值。

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,一切都有阶段性的变化。

租售比仍然偏高  对房价有长期抑制作用

至于房地产问题,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。但我想讲的是,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新房销售面积下跌到多少就能见底,这个说法并不成立。这就像股市一样,股市出现地量,股价就会涨了吗?最终股价的上涨下跌,还是由它的估值水平所决定的。目前,中国的房地产租售比,在核心城市大约是1.5%-2%,基本上低于2%,远低于全球核心城市的平均水平4.2%。

理论上讲,如果要达到4.2%的水平,那我们的房价还要跌多少?大家都会做简单的计算。我们不能仅仅因为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,就认为房价会触底。就像A股市场一样,2007年指数曾达到6000多点,现在为什么只有 2700 点呢?还是由估值水平决定,由对未来企业成长性的预期决定的。我认为目前的租售比仍然偏高,这对房价有长期的抑制作用。如果房价不能上涨,股市表现也不好,那么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下降。财产性收入下降的话,既会影响到居民购房的意愿,又会影响到居民消费的意愿。

我在去年11月写了一篇文章,叫《经济收缩的乘数效应如何应对》。这篇文章中就提到,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的经济下行,还要看到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乘数效应。这个乘数效应它是全方位的。比如,财政支出增速的减少,财政支出与收入密切相关;财政在收缩,金融在收缩,实体经济在收缩。收缩的乘数效应在各个方面相互影响,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的过程。

我建议,大家对于2021年要深入研究。这一年不仅是房地产的拐点——长达二十年的房地产上升阶段在2021年结束了,所以它是个大拐点;我也发现,其他具有金融属性的收藏品价格的拐点,也发生在2021年。同时,我们要考虑更宏大的背景,比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过程。

中央政府加杠杆  每年发5万亿特别国债

我前面讲到,面对房地产的下行周期,一定还是要关注到经济收缩的乘数效应。我给大家透露一下,去年 11 月份,我写的这篇文章受到了高层的关注。我在这个月的月初又写了篇文章,叫《从增量收缩到存量收缩》。这篇文章在下个月国家发改委的一本杂志上会发出来,也让我带来一点希望,因为我在这篇文章上面建议要超发国债。前面问我说,是不是存在资产荒?我觉得,资产荒是客观事实。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到 “1 时代”。所以,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在收缩,这怎么去应对?金融收缩的背后,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投资意愿的下降。1-8 月份,民间投资增速还是负的,居民的房贷余额是下降的,M1连续 6 个月都是负的,现金增长率在上升。所以,这些问题不是到现在为止就见底了。

我们不能够刻舟求剑,应该要考虑到它演变的趋势是什么。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,因为这一轮的经济下行,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经历过。全球也没有经历过,中国这么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处在下行的过程当中,而这个下行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长周期的下行。我的建议——我从2022 年就开始建议,我的建议就是,政府要加杠杆。因为,企业在去杠杆,居民在去杠杆,我们要实现稳增长,那怎么办呢?

那只有政府加杠杆。但政府加杠杆不等于地方政府加杠杆,应该中央政府加杠杆。我们政府的债务结构太不合理了,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的债务,而其他国家都是中央政府的债务。因为中央政府信誉好,中央政府融资成本低,所以就应该中央政府加杠杆,我们都是地方政府加杠杆,现在反过来。

我在前不久那篇文章就建议,既然资产荒,大家都要国债,咱们央行也说,国债的收益率下降速度过快,那就多发国债。每年发5万亿,十年发 50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。发了之后,什么后果呢?没有后果,只有好处。

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中央政府杠杆水平太低了,现在才20%。发了 50 万亿之后,杠杆水平大概提高25%,加起来大概不到50%。美国现在联邦政府的杠杆水平是120%。所以我觉得,我们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很大。

要避免通缩  并购机会大幅增加

我们要避免通缩——日本在房地产破灭之后长期陷入了通缩。为什么通缩?老百姓的收入在不断下降,到目前为止,日本老百姓的收入比 1990 年还要低。那你说,能不通缩吗?我们要做的,就是要不断给老百姓增加收入,这才消费能起来,投资能起来。所以我觉得,这5万亿,主要不是搞投资,而是搞民生的。因为投资过剩了,基建投资都过剩了,投资回报率都很低。

对金融部门,怎么来评价?就是要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,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,推动兼并重组,实现减量提质。所以,大家觉得今后的机会在哪里?A股市场的机会哪里?我觉得,并购机会大幅增加。因为,经济下行过程中,企业日子不好过,很多企业经营不下去。经营不下去了,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,让企业数量减少。美国的股票市场,80%的股票消失了,我们A股市场,退市股票大概连 2% 都不到。退市率太低,以后,大量公司会退市,大量公司会被收购兼并。所以,在这方面,大家还是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。

利率还是会下行  有定力不等于不降息

未来的利率走势,到底怎么看?我认为,利率可能还是会下行。美联储已经降息了。昨天,大家盼着央行下调LPR,结果没有下调,1年期、 5 年期都没有下调,说明我们现在央行非常有定力。但有定力不等于不降息,因为,我们现在的实际利率水平还是处在历史的高位——中国实际利率水平比美国要高。既然比美国高,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降息?明年的GDP 增速,我估计肯定比今年要低。如果明年经济再下行的话,我们要提前做出一个反应。

这一轮美联储的降息,我觉得还是不错的,50 个基点,一般市场预判是 25 个基点。为什么是 50 个基点呢?因为美联储认为,现在通胀不是它第一担心的问题,就业是它第一担心的问题。既然就业是第一担心的,那就应该要提前做出反应。所以,政策它应该成为先行指标,而不是一个滞后指标。如果我们老是把政策作为滞后的话,那等政策出台,它已经没啥效果了。

政策要提前于市场的反应而反应。

美联储的逻辑很简单。它并没有把握说,通胀一定会回落,它也没有一定的把握说,美国的失业率一定会上升。但它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——现在对于就业的担心超过了对于通胀的担心。既然如此的话,那就降息。而美联储一旦降息,这轮降息周期,我觉得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应该会破3。现在是5,应该会破3,空间多大。所以,应对资产荒,现在地方债务压力那么大,消费这么弱,资本市场债券的价格在不断上涨,大家对债券需求量那么大;从供需关系角度来看,我们也应该要超发国债。

创造价值的公司是少数  优胜劣汰,此消彼长

最后,我还是要讲讲,我们对资本市场怎么去认识。资本市场,它是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?肯定是。那有人说,我们 GDP 那么好,为什么股市那么差呢?反过来讲,美国 GDP 那么差,为什么股市涨那么好呢?因为股市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,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总量。因为质量是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、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来决定的。美国股市上涨靠 10% 的股票拉动,90%股票都没涨,甚至下跌。所以,随着经济的越来越成熟,企业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。

从1985 年到现在为止,美国的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,中位数只有1.1%。虽然平均涨幅比较大,但这是被平均的,中位数只有1.1%。美国股票的平均寿命是 14.5 年,中位数只有 8.9 年,寿命都很短,大部分公司都会消失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买能够活下去的公司。

创造价值的公司,总是少数的。从 2010 年至今,美国股市占比12.5%的650家公司,合计创造了69万亿美元的净财富,占比 87%的4540家以上的公司,它累计创造净财富为零。所以,这一定是一个强者恒强、优胜劣汰的过程。

A股目前跌到现在,估值水平已经大幅度回落了。但这里面也存在结构性的问题。有相当一批的小市值公司估值水平太高,不值那个钱,但是我们投资者给了他们太高的估值。这在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比较长时间的调整。当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存量经济主导的阶段——过去中国经济10%的增长,那这是增量经济;现在经济增长5%左右了,将来可能还会更低,它的存量特征越来越明显。所以,肯定是一个分化的过程——强者恒强,优胜劣汰,此消彼长。

这三个特征,大家一定要记住。优秀公司是少数的。对于A股市场来讲,买指数可能比买股票更好买一点,因为指数它是个被动投资,本身编制指数也有一个优胜劣汰,把差的公司踢出去,好的公司留下来。从发展的维度来看,中国经济,按照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,高质量增长,提升新质生产力,行业的轮动也是必然的。我们不能够拿 30 年前的企业跟现在来比较,它一定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,不断迭代的过程。比如说2018年-2024年,A股市场上涨幅前20名的行业公司分布,电力设备和新能源在第一位,第二位是电子。

这跟我们现在的行业发展趋势是特别吻合的。作为投资来讲,我们更应该要展望未来。

黄金+国债

最后,我在今年5月份参加央视二台一个对话栏目,我当时提的就是,两类资产我们要重配,一类是黄金,一类是国债。现在已经过去四个月了,应该也印证了我当时的判断。而我对黄金的推荐是在 2016 年,从 2016 年至今,我从来没有说,黄金见顶了。我们对整个世界要有一个基本判断,我们正处在一个80年的和平期,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——二战结束到现在,快80年了。

这80年虽然和平,但内含着尖锐的矛盾。从地缘政治,到贸易战,到科技战,到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,到现在的俄乌战争等等……这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到低增长、高震荡。所以,配置黄金的逻辑,它不仅是利率的下行,还有地缘政治等等因素。盛世珠宝,乱世黄金。我想,我们对未来的世界还是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。

(作者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,本文为作者在近期某渠道投资策略会上的公开演讲)


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
京ICP备2024077778号-2
电话:010-63366566 邮箱:jrfzzk@126.com
关于研究院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新时代金融发展研究院版权所有